工程造价合同争议的产生及解决途径有哪些?


工程造价合同争议指的是在工程造价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工程造价的确定、调整、支付等方面产生的分歧和纠纷。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其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 ### 争议产生原因 1. **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中关于工程造价的条款表述模糊,比如对计价方式、费用调整范围和调整方法等约定不清晰。举个例子,在某建筑工程合同里,对于材料价格波动调整的具体幅度和计算方法没有明确说明,这就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因材料价格变化而引发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价款或者报酬等条款。如果条款不明确,就可能导致双方理解不一致,从而产生纠纷。 2. **设计变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设计变更,这会导致工程量的增减和工程造价的变化。比如原本设计的是普通装修标准,后来甲方要求提高装修档次,增加了装修材料的费用和施工难度,就容易引发双方在费用承担上的争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承包人应当在合同规定的调整情况发生后14天内,将调整原因、金额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人,发包人确认调整金额后将其作为追加合同价款,与工程进度款同期支付。若双方未按此规定执行,就可能产生争议。 3. **工程量计算差异**:双方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存在不同意见。例如,对于一些隐蔽工程的工程量,由于施工过程中难以准确计量,在结算时双方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这也可能引发争议。 ### 解决途径 1. **协商解决**: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解决方式。合同双方当事人直接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简单快捷,能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且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双方可以自愿协商解决争议。 2. **调解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邀请第三方进行调解。调解人可以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行业协会或者其他中立的第三方。调解人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对双方进行劝说和协调,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3. **仲裁解决**: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者在争议发生后达成了仲裁协议的,可以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和快捷性等特点。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4. **诉讼解决**:如果没有仲裁协议,双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诉讼程序相对复杂,时间较长,但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