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合同审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我最近要和别人签一份合同,自己也不是很懂这方面,就想提前了解清楚。想知道在审查合同的时候,都有哪些地方是必须要注意的,希望能有比较全面详细的解答,这样签合同的时候能心里有底,避免以后出现各种麻烦和纠纷。
展开 view-more
  • #合同审查
  • #主体资格
  • #条款完备
  • #意思表示
  • #内容合法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合同审查是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当事人的约定对合同的内容、格式进行审核。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合同审查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合同主体方面。合同主体是依据合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要审查其是否具备签订及履行合同的资格。比如对于企业法人,要查看是否有合法、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是否和合同匹配,特殊行业有无相应经营许可。代订合同的,要审查代理人的授权委托证明以及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和期限内签订。有担保人的合同,要审查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和资格。这是因为主体不合格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者无法履行,像没有相应经营资质的主体签订超出经营范围的合同,就可能面临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合同主体有问题就可能不符合这一条件。 其次是合同条款完备性。应依据合同性质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审查合同条款有无遗漏,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比如买卖合同,基本条款应包含当事人信息、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若条款不全或过于简单、抽象,履行时就可能产生纠纷,后续处理也会缺乏依据。 再者是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所以审查合同时要判断是否存在这些影响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例如一方以欺骗手段让对方签订合同,这就违背了真实意思表示原则。 然后是合同内容合法性。要重点审查合同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有无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个别条款无效不影响整个合同效力,整个合同无效也不影响约定的仲裁条款效力。比如合同约定的内容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那这个合同或条款就可能无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多种情形,审查时可对照判断。 另外,合同文字规范也很重要。要仔细推敲合同草稿,避免前后意思矛盾、词义含糊不清的表述。不能使用如“巨大的”“大约”等容易引起误解、歧义的词语,简称要有解释,用词要统一。因为合同用语不确切,会使合同缺乏可操作性,还可能引发纠纷。 最后是合同签订手续和形式。如需经批准或登记的合同,要审查是否约定了办理责任;约定经公证生效的,看是否公证;对于附期限和条件的合同,审查期限和条件规定;有保证人的,审查签名或盖章;采用抵押、质押担保的,审查相应手续;还要审查双方当事人是否按约定签字或盖章。这些手续和形式若不完备,可能影响合同的生效和履行。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