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时股东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单位犯罪时,股东是否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何种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如果股东不知情且未参与单位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因为单位犯罪通常是由单位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决定实施的犯罪行为,对于没有参与决策和实施犯罪的股东,不应让其为单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后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里强调了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而不是单位中的所有成员。 其次,如果股东参与了单位犯罪的决策、组织或实施等行为,那么股东就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比如股东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就要按照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来承担相应的刑罚。例如,在一些单位走私犯罪案件中,如果股东积极参与了走私方案的策划和实施,就会被认定为直接责任人员而受到刑事处罚。《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此外,在民事责任方面,若单位因犯罪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单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股东存在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等情形,可能需要对单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最后,在行政责任方面,如果单位的犯罪行为违反了相关行政管理法规,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虽然一般是单位承担行政处罚,但如果股东在其中有过错,也可能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 总之,单位犯罪时股东承担的责任要根据其是否参与犯罪行为、是否存在滥用权利等多种因素来综合判断。股东应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参与公司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