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岗位,它的基础工作涵盖了多个方面,对于企业准确核算成本、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是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制度。原始记录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初记载,是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比如,在材料方面,要有材料的验收入库单,详细记录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等信息;生产过程中,要有生产工时记录单,记录每个工人或班组的工作时间,这对于计算人工成本很重要;产品完工后,要有产品入库单,明确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企业会计准则》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原始记录的准确完整是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 其次是合理制定定额。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例如,材料消耗定额规定了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数量;工时定额明确了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合理的定额可以为成本核算提供标准,便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根据《企业成本管理办法》,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 再者是做好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工作。材料物资的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企业要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如秤、量具等,确保材料物资的收发计量准确。验收工作要严格把关,保证入库材料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领发材料时要有严格的手续,防止浪费和滥用。定期对材料物资进行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企业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做好这些工作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环节。 另外,还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结算价格制度。内部结算价格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结算价格。通过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可以明确各部门的经济责任,便于进行成本考核和分析。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成本等因素来确定内部结算价格。 最后,设置科学的成本核算账户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账户要能够清晰地反映成本的构成和变化情况。成本计算方法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选择,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正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对于准确计算成本至关重要。《企业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计算方法有相关的规定和指导。总之,成本会计的这些基础工作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