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规避挂靠和转包行为风险的对策有哪些?


在建筑行业中,挂靠和转包行为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建筑企业若想规避这些风险,可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首先,从法律概念来看,挂靠指的是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进行工程建设的行为;转包则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从合同管理方面规避风险。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前,要对合作方进行全面、严格的审查。比如,要审查合作方的资质、信誉、业绩等情况。对于被挂靠方来说,不能仅仅为了收取管理费就随意让他人挂靠。要与挂靠方签订详细、明确的合同,在合同中清晰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程质量、工期、安全责任等方面。对于转包行为,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禁止将工程整体转包。如果是合法的分包,也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分包单位,并签订规范的分包合同,明确分包范围、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重要条款。 在人员管理上,企业要确保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对于挂靠项目,要对实际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不能让其游离于企业的管理体系之外。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同时,要确保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是企业自己的员工,避免出现名义上是企业管理,实际上由挂靠方或转包方自行管理的情况。 财务方面的管控也十分关键。企业要建立独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工程款项进行严格管理。对于挂靠项目,要确保工程款直接进入企业账户,由企业进行统一调配和支付。避免工程款被挂靠方或转包方直接拿走,导致企业无法控制资金流向,进而引发财务风险。在支付款项时,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工程进度进行,并有相应的支付凭证和审批手续。 企业还要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管理。这不仅是对社会负责,也是规避法律风险的重要措施。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日常检查和监督。对于发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一旦工程出现质量或安全事故,企业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此外,企业要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更新,企业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确保自身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要求。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经营意识。同时,企业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要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寻求合法、有效的解决方案。 建筑企业规避挂靠和转包行为风险需要从合同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以及法律法规学习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以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降低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