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进行强制执行的依据有哪些?
我和别人有个经济纠纷,法院判我胜诉了,但对方一直拖着不给钱。我想去申请强制执行,可不太清楚法院执行的时候是依据啥来操作的。我就想知道法院有哪些依据能进行强制执行,这样心里也有个底。
展开


法院强制执行是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强制义务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行为。 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主要是各类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首先是人民法院制作并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民事判决书是法院对民事案件经过审理作出的判定结果,比如借贷纠纷中,法院判决被告偿还原告欠款,被告不履行时,原告就可依据判决书申请强制执行;裁定书则通常用于解决诉讼中的程序问题,但有些涉及实体权利的裁定也能作为执行依据,像财产保全裁定等;调解书是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后制作的法律文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其次,仲裁机构制作并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和调解书。在经济活动中,很多当事人会选择通过仲裁来解决纠纷。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比如在商业合同纠纷中,仲裁机构裁决一方支付违约金,该方不履行,对方就可以依据仲裁裁决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再者,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当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对债权文书无异议,且经过公证机关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后,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例如,民间借贷中,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并进行强制执行公证,若借款人到期不还钱,出借人就可凭此公证债权文书申请执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