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的拘传是怎样的?
我涉及一个刑事案件,听说有拘传这种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不太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想了解拘传的适用条件、执行程序、持续时间这些具体方面,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呢?
展开


在刑事诉讼里,拘传是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简单来说,拘传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拘传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未被羁押,即没有被关押在看守所等场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司法机关需要他们到案接受讯问,而他们又无正当理由拒绝到案时,就可以采用拘传措施。比如犯罪嫌疑人明明知道要配合调查,却找借口不来,司法机关就有权采取拘传。 从执行程序上看,拘传必须经过相关机关负责人的批准,然后填写《拘传证》。执行拘传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在执行时,要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被拘传人如果抗拒拘传,执行人员可以使用适当的强制方法,比如强制带离等,但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关于拘传的持续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如果是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并且,在拘传期间,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这也是保障他们基本人权的体现。 此外,一次拘传讯问结束后,如果需要再次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重新办理法律手续。而且,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是为了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拘传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和执行程序,其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保障被拘传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