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造假币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我有个朋友收到了几张疑似变造假币的纸币,我对变造假币的判断不太清楚。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变造假币到底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呢?是从外观、材质,还是其他方面呢?
展开


变造假币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判断是否属于变造假币时,有着明确的法律标准和依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变造假币。变造货币是指对真币采用剪贴、挖补、揭层、拼凑、涂改等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改变货币的真实形状、图案、面值或张数,增大票面面额或者增加票张数量,数额较大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在真币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让它变成更值钱或者数量更多的‘货币’。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这里明确指出了变造货币达到一定数额就构成犯罪。 那么,如何判断数额是否较大呢?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变造货币的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总面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也就是说,如果变造假币的面额达到了二千元,就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实际判断变造假币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外观特征,变造的货币通常会有拼接、涂改等痕迹,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些不自然的地方,比如图案的衔接不流畅、颜色不一致等。二是材质方面,虽然是在真币基础上变造,但经过加工处理后,纸张的质感、厚度等可能会与真币有所差异。此外,变造货币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如果发现有人通过变造货币并使用、出售等方式获利,也可以作为判断的一个重要线索。 总之,变造假币不仅损害了货币的信誉和正常的金融秩序,也违反了法律规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增强识别假币的能力,一旦发现疑似变造假币的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