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审判人员认定证据的标准是什么?

我最近在打官司,感觉双方提交的证据都挺多的,我不太清楚审判人员是依据什么来认定这些证据的。想知道审判人员认定证据有没有什么标准,这个标准具体是怎样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view-more
  • #证据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审判人员认定证据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案件的公正裁决。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审判人员认定证据的标准。 首先是关联性标准。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的待证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简单来说,就是这个证据要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帮助。例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双方签订的合同文本就是与案件紧密相关的证据,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进行质证,并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说明和辩论。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与待证事实相关联、来源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应当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这就明确了关联性是认定证据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是真实性标准。真实性要求证据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伪造或虚假的。审判人员会从多个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比如证据的形成过程、保管情况等。以书证为例,如果一份合同有涂改的痕迹,审判人员就需要审查涂改是否经过双方同意,是否影响合同的真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体现了真实性在证据认定中的关键地位。 再者是合法性标准。合法性包括证据的来源合法和形式合法。证据的来源合法是指获取证据的方式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通过非法手段取得。比如通过暴力、威胁等手段获取的证人证言是不合法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证据的形式合法是指证据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例如某些合同需要采用书面形式并签字盖章才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明确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此外,审判人员还会考虑证据的证明力大小。证明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和程度。不同类型的证据证明力可能不同,例如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审判人员会综合判断各个证据的证明力,以确定案件事实。在实践中,审判人员会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审查判断。只有符合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标准,且具有一定证明力的证据,才能被审判人员认定并作为定案的依据。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