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存在哪些难点?


公允价值会计,简单来说,就是以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来进行会计计量的方式。它能更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然而,在我国实施公允价值会计面临着诸多难点。 首先,公允价值的计量是一大难点。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依赖活跃市场的报价,但在实际中,并非所有资产和负债都存在活跃市场。对于缺乏活跃市场的项目,就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然而,估值技术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不同的评估人员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做出了规范,但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准确运用估值技术仍然是一个挑战。这可能导致企业在计量公允价值时出现偏差,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次,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披露要求较高。企业需要披露公允价值计量所采用的方法、假设和输入值等信息,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理解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然而,一些企业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充分披露这些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不够准确和详细。这不仅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也可能违反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再者,公允价值会计的监管难度较大。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监管部门很难对企业的公允价值会计处理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监督。监管部门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经验,才能识别企业在公允价值会计处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外,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不断涌现,进一步增加了监管的难度。我国相关监管机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完善监管制度,以确保公允价值会计的正确实施。 最后,公允价值会计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估值技术和会计准则,能够准确地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然而,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公允价值会计的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需要加强会计教育,培养更多适应公允价值会计要求的专业人才。总之,解决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难点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完善会计准则、加强监管、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等,以确保公允价值会计能够在我国得到正确、有效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