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举证有哪些须知?


在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举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诉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的举证须知。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进行证明的责任。在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也就是说,如果您作为原告,要求对方进行损害赔偿,那么您就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的存在、对方的过错以及损害与对方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关于证据的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在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常见的证据类型有以下几种。书证,比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发票等,这些可以证明您因损害所遭受的身体伤害和经济损失。物证,例如受损的物品,它能够直观地展示损害的情况。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像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聊天记录等,这些可以记录损害发生的过程和相关情况。证人证言,如果有现场目击证人,他们的证言可以为案件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举证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证据要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真实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收集方式要符合法律规定,通过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是不能被法院采纳的。关联性是指证据要与案件事实有直接的联系,能够证明您的主张。第二,要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如果您逾期提供证据,可能会面临法院不予采纳的风险。第三,对于一些难以自行收集的证据,比如需要到相关部门调取的档案材料等,您可以申请法院调查收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总之,在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正确、充分地举证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关键。您要了解举证责任和证据种类,注意证据的相关要求和举证期限,必要时可以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这样才能在诉讼中更有把握地实现自己的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