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撤销权该如何抗辩?

我之前受胁迫签了一份合同,现在知道有撤销权,但对方可能会抗辩。我不太清楚对方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抗辩,以及我该怎么应对这些抗辩。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撤销权该如何进行抗辩呢?
展开 view-more
  • #合同撤销权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探讨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撤销权如何抗辩之前,我们先明确几个关键概念。合同撤销权是指当合同存在法定的可撤销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的权利。而受胁迫签订的合同,就是一方当事人在受到另一方的威胁、强迫等情况下,违背自己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就为受胁迫方行使撤销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当面对受胁迫签订合同撤销权的抗辩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对于主张受胁迫的一方来说,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要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签订合同时确实受到了胁迫。比如,可能有当时的录音、录像,能直接反映出胁迫的场景;或者有证人证言,证明看到了胁迫行为的发生;还可能有相关的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等,显示出对方以某种威胁来迫使签订合同。如果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那么撤销权的主张就可能难以得到支持。 其次,从抗辩方的角度来看,可能会从以下几点进行抗辩。一是否认存在胁迫行为。抗辩方可能会说双方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合同,不存在威胁、强迫等情况。这时,就需要结合双方提供的证据来判断。如果主张受胁迫的一方证据不足,而抗辩方又能提供一些证据证明合同签订过程正常,比如有双方友好协商的聊天记录、签订合同时的和谐氛围等,那么这种抗辩就可能有一定的说服力。 二是提出胁迫行为与合同签订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抗辩方可能会说,即使存在所谓的胁迫行为,但签订合同并不是因为受到了胁迫,而是基于其他合理的原因。例如,主张受胁迫的一方本身就有签订合同的意愿,胁迫行为并没有对其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或仲裁机构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判断胁迫行为是否是导致合同签订的关键因素。 再者,如果合同已经部分或全部履行,抗辩方可能会以此为由进行抗辩。他们可能会说,既然合同已经履行,就说明受胁迫方认可了合同的内容,撤销权不应再被支持。但根据法律规定,即使合同已经履行,只要符合撤销的条件,受胁迫方仍然有权请求撤销。不过,在实际处理中,合同履行的情况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另外,还需要注意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所以,如果主张受胁迫的一方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那么撤销权就会丧失,抗辩方就可以以此进行有效的抗辩。 总之,在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撤销权抗辩中,无论是主张受胁迫的一方还是抗辩方,都需要依据法律规定,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法院或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的证据和具体情况,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决。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