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公证的定义是什么?
我想立一份遗嘱,听说可以进行遗嘱公证。但我不太清楚遗嘱公证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和普通遗嘱有啥区别,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希望了解一下遗嘱公证的具体定义。
展开


遗嘱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遗嘱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简单来说,就是由专门的公证机构来确认遗嘱是遗嘱人真实意愿的表达,并且这份遗嘱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符合法律规定。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条规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遗嘱公证就属于公证机构对民事法律行为(即遗嘱人设立遗嘱这一行为)进行证明的范畴。 遗嘱公证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在公证过程中,公证员会对遗嘱人的身份、精神状态等进行严格核实,保证遗嘱是遗嘱人本人真实意愿的体现。比如,如果遗嘱人受到他人胁迫而订立遗嘱,这种情况下进行公证时,公证员通过询问等方式很可能发现问题,不会给予公证。 其次,遗嘱公证具有合法性保障。公证员会审查遗嘱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比如是否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等。若遗嘱内容不合法,公证员会要求遗嘱人进行修改。 再者,遗嘱公证具有较高的证据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这意味着经过公证的遗嘱在法庭上具有很强的证明力,一般情况下法院会直接认可其效力。 总的来说,遗嘱公证是一种为遗嘱提供真实性和合法性保障,并且在后续可能涉及的法律程序中具有重要证据价值的法律活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