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融资租赁是一种将金融、贸易与租赁相结合的交易方式,它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演变。下面将从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国的情况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融资租赁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化生产出现过剩,生产厂商为了推销自己的设备,开始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即以分期付款、赊销的方式销售设备,但是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转移,资金回收的风险比较大。于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应运而生,即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这种交易方式既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又降低了设备供应商的风险,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20世纪60 - 70年代,融资租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企业对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灵活的融资方式,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和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融资租赁行业进一步创新和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融资租赁的业务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等方式外,还出现了杠杆租赁、委托租赁、联合租赁等新型业务模式。同时,融资租赁的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展,从最初的设备租赁扩展到了飞机、船舶、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融资租赁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办了融资租赁业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融资租赁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修订,允许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融资租赁从起源到现在,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它在促进设备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提供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融资租赁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