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与馈赠有什么区别?


在法律层面,准确区分贿赂与馈赠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合法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的界定。下面我们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是行为目的。贿赂是一种带有不正当目的的行为,行贿人通常是为了谋取某种不正当利益,例如在商业活动中获取项目、在行政审批中获得便利等。而行贿人给予财物或其他利益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权钱交易。以商业贿赂为例,企业为了获得某个大型项目的合作机会,向项目负责人赠送大量现金或贵重礼品,这就是典型的为了不正当利益而行贿。而馈赠则是基于情感交流和表达善意,没有这种不正当的利益诉求。比如亲朋好友之间在节日、生日等特殊时刻相互赠送礼物,只是为了增进感情、表达祝福。 其次是财物价值与双方关系的合理性。一般来说,贿赂的财物价值往往与双方的正常社交关系不相符,通常数额较大且与所谋取的利益相关。如果一个普通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突然送给你价值高昂的奢侈品,远远超出了正常商业往来的范畴,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贿赂的可能。而馈赠的财物价值通常与双方的关系、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交场合相适应。在一些地区,春节时长辈给晚辈发放一定金额的压岁钱,这是符合当地习俗的正常馈赠行为。 最后是财物给予的方式和场合。贿赂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行贿人和受贿人可能会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财物交接,以避免被他人发现。他们可能会选择在私下的场合,如私人住所、偏僻的角落等进行交易。而馈赠通常是公开的、在合适的社交场合进行。例如在婚礼上,亲朋好友公开地送上礼金和礼物,这是正常的社交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这明确了贿赂行为在刑法中的定义和处罚。而正常的馈赠行为则受民事法律中关于赠与合同等相关规定的调整,是合法的民事行为。总之,判断是贿赂还是馈赠,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