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和悔罪中断有什么区别?
我最近在学习法律知识,对犯罪中止和悔罪中断这两个概念有些混淆。想弄清楚它们在法律定义、构成条件以及法律后果上具体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希望能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帮助我准确理解这两个法律概念。
展开


犯罪中止和悔罪中断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来说犯罪中止,它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通俗来讲,就是在犯罪进行当中,犯罪人主动停下不再继续犯罪行为,或者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让犯罪结果不会出现。比如说,一个人打算入室盗窃,进入房间后突然良心发现,什么都没拿就离开了,这就是自动放弃犯罪;要是他已经偷了东西,但是后来又主动把东西还回去,避免了被害人财产损失这一犯罪结果的发生,这就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于中止犯,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而悔罪中断并不是一个被法律认可的专业术语。它可能指的是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犯罪人虽然表达了后悔的意思,但是在犯罪当时并没有主动停止犯罪行为。也就是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没有及时刹车,等犯罪完成了或者到一定阶段了才表示后悔。 从时间上看,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启动后、犯罪结果出现前这个时间段内。而悔罪中断可能出现在犯罪后的任何时候,甚至犯罪既遂后也会有。从行为表现来讲,犯罪中止要求犯罪人不仅心里不想犯罪了,还要有实际行动来停止犯罪或防止结果发生;悔罪中断主要侧重于犯罪人犯罪后的那种后悔的态度和表现,像事后道歉、赔偿等,但这些并不能改变犯罪当时没有中止的事实。总的来说,两者在本质、时间、行为表现和法律后果上都有很大不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