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与一般自首究竟有哪些区别?


坦白与一般自首存在多方面的区别,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一、概念不同**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比如,甲犯罪后,在未被司法机关发觉前,主动前往公安机关,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这就是一般自首。而坦白是指犯罪人在被动到案后,在已经不能成立自首的前提下,仍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不论司法机关对其罪行的掌握程度如何。例如,乙因涉嫌某一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为,这属于坦白。 **二、归案方式不同** 一般自首要求犯罪人自动投案,强调的是犯罪人的主动性。自动投案包括在犯罪事实和犯罪人均未被发觉前主动投案;犯罪事实已被发现,但犯罪人尚未被发觉时主动投案;犯罪事实和犯罪人均已被发现,但犯罪人在司法机关将其捕获前主动投案等情形。而坦白是犯罪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如被公安机关抓获、被群众扭送等情况下,才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 **三、所供述罪行的掌握程度不同** 一般自首中,犯罪人如实供述的罪行可以是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例如,丙因盗窃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又主动交代了司法机关还不知道的其之前的抢劫罪行,这种情况对抢劫罪行可认定为自首。而坦白中,犯罪人供述的是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本人罪行。比如,丁因涉嫌贪污被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如实交代了被调查的贪污事实,这就是坦白。 **四、人身危险性体现不同** 一般自首体现了犯罪人一定的悔罪心理和接受惩罚的态度,表明其人身危险性相对较低。因为犯罪人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显示出其愿意承担责任、接受法律制裁并希望得到改造的意愿。而坦白的犯罪人是在被动归案后才交代罪行,其主观上可能更倾向于逃避法律制裁,若没有司法机关的强制和教育,可能存在再次犯罪的潜在危险性,人身危险性相对较高。 **五、量刑情节不同** 自首是法定的量刑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减刑幅度上,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投案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而坦白是酌定量刑情节,理论上审判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轻处罚以及从轻的幅度。一般来说,对于坦白的犯罪分子,根据坦白罪行的轻重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