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对象与被害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我想弄清楚犯罪对象和被害人这两个概念。我在了解一些法律案例时,发现有时感觉这俩挺像的,但好像又不太一样。比如在盗窃案里,被盗的财物是犯罪对象,那财物主人是被害人,这两者具体有啥不同和关联呢?我很想搞明白。
展开


犯罪对象和被害人是刑法中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 犯罪对象,指的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者物。它是犯罪行为的承受者,体现了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某种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比如说在抢劫罪中,犯罪分子抢走的财物就是犯罪对象。财物本身承载着他人对其拥有的财产所有权这一社会关系,犯罪行为通过作用于财物,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被害人则是指其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这里的人不仅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涵盖了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等多个方面。以诈骗罪为例,被骗取财物的个人或单位就是被害人,他们的财产权益因为犯罪行为而受到了损害。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犯罪对象侧重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犯罪行为直接施加影响的目标;而被害人强调的是权益受到侵害的主体。其次,并非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对象,比如脱逃罪,就不存在具体的犯罪对象,但存在被害人,即司法机关的正常监管秩序受到侵害,司法机关可视为被害人。最后,一个犯罪行为可能有多个犯罪对象,但被害人可能只有一个。例如,在一个盗窃仓库的案件中,犯罪对象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物品,但仓库的所有者或管理者才是被害人。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虽未对犯罪对象和被害人进行明确的定义,但在具体的罪名和条文规范中,体现了对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以及被害人权益保护的规定。比如在侵犯财产类犯罪中,就明确保护了被害人的财产权益,对侵犯犯罪对象(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惩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