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是两个在法律中经常用到的时间概念,它们虽然都和时间有关,也都影响着当事人的权利行使,但存在着诸多明显的区别。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是概念上的区别。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简单来说,在这个规定的期间内,如果权利人不行使权利,那么这个权利就会消灭。而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也就是说,过了诉讼时效,债务人可以以时效已过为由拒绝履行义务,但权利人的实体权利本身并不消灭。
从适用范围来看,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自己的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比如撤销权、解除权等。而诉讼时效主要适用于请求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请求他人为特定行为(作为、不作为)的权利,常见的如债权请求权。
在法律效力方面,除斥期间届满后,实体权利消灭。例如,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撤销权,在除斥期间内不行使,该撤销权就永远消失了。而诉讼时效届满后,只是导致义务人产生抗辩权,实体权利本身并不消灭。也就是说,即使诉讼时效过了,债权人仍然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只是债务人可以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债权人仍然有权接受。
在期间性质上,除斥期间是 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固定不变。而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可以发生中断、中止和延长。例如,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就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而对于除斥期间,不同的形成权有不同的除斥期间规定,比如《民法典》中关于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一般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总之,准确理解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对于当事人正确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家暴离婚时财产会平分吗?
无买卖合同有效吗?关键因素是什么?
P2P诈骗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可以按月交费吗?
出口货物未开发票但收到货款怎么报税?
宪法对应法治中国的哪个部分?
交通法是否规定要戴头盔?
制造业同一个产品能否开两次发票?
小区消防通道违停由谁来管?
出了车祸跑了然后回来算逃逸吗?
审理中发现被告公司在起诉前已注销该怎么办?
事业单位中途辞职后养老怎么办?
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封路需要经过什么部门批准?
行人还在对面车道的斑马线,需要礼让吗?
户口转了养老保险是否要转?
有期徒刑缓刑是在监狱执行吗?
赔钱诈骗套路犯法会怎么判?
房屋出现质量问题该如何维权?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