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和监护有什么区别?


抚养和监护是两个不同但又有一定关联的法律概念,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首先来了解抚养。抚养主要是指长辈对晚辈(尤其是父母对子女)在生活上的照料、经济上的供给,以及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简单来说,就是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保障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比如,父母要给孩子提供食物、衣服、住所,送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等。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规定,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这就明确了抚养是父母对子女的法定义务。 接着说监护。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监护的范围更为广泛,不仅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还包括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范围不同。抚养通常仅指父母对子女的义务,而监护的主体范围更广,除了父母外,还可以是其他符合条件的人或组织。二是权利义务侧重点不同。抚养侧重于物质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料,而监护更强调对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保护和监督。三是产生的依据不同。抚养是基于父母与子女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法定义务,而监护可以基于法律规定,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指定或变更。 综上所述,抚养和监护虽然都与对未成年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照顾和保护有关,但它们在概念、主体、权利义务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