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与鉴证的区别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公证”和“鉴证”这两个词,它们都与证明某种事实或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有关,但实际上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首先是概念不同。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比如您要证明一份遗嘱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表达,就可以去公证机构办理遗嘱公证。而鉴证一般是指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或合同管理机关,对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鉴定和证明。例如在一些商业合同签订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对合同进行鉴证。 办理机构也不一样。公证是由公证机构来完成的,这些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在我国,每个地方一般都设有公证处。而鉴证通常由业务主管部门或合同管理机关进行。比如在商业领域,可能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合同进行鉴证。 在法律效力方面,两者也存在差异。经过公证的事项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也就是说,公证文书在法庭上具有较高的证明力。而鉴证的效力主要基于管理机关的公信力和合同双方的约定。它更多的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其证明效力在法律上没有公证那么明确和强大。 适用范围上,公证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民事、经济、涉外等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遗嘱、继承、委托、声明、合同等。而鉴证主要适用于合同领域,目的是监督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费用收取也不同。公证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公证费用,收费通常根据公证事项的种类、标的额等因素确定。而鉴证的收费标准一般由进行鉴证的部门自行规定,相对来说没有公证收费那么规范和统一。 总之,公证和鉴证虽然都有证明的作用,但在概念、办理机构、法律效力、适用范围和费用收取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在实际生活中,您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证明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