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和缓刑的区别是什么?


假释和缓刑都是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制度,但二者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适用对象不同。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已经在监狱里服刑了一段时间的人。比如,张三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在服刑几年后有可能符合假释条件。而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像李四被判处拘役 6 个月,就有可能适用缓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其次,适用时间不同。假释是在犯罪分子执行一定刑罚之后适用的。也就是说,要先在监狱里服刑一段时间,达到一定条件了才可以申请假释。而缓刑是在判决的同时宣告的。比如,法院在对王五做出判决时,就直接决定对他适用缓刑。 再者,考验期限不同。假释的考验期限,有期徒刑的为没有执行完的刑期,无期徒刑的为十年。比如,赵六被判处有期徒刑 8 年,已经服刑 4 年,被假释后,他的假释考验期就是剩下的 4 年。而缓刑的考验期限,拘役的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例如,孙七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缓刑考验期可能是 2 年到 5 年之间。 最后,法律后果不同。假释考验期满,如果没有违反规定,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但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被撤销假释,继续执行剩余的刑罚。而缓刑考验期满,如果没有违反规定,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要是违反规定,就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