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与侵权损害有什么区别?


盗窃罪与侵权损害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在行为性质、构成要件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从概念上看,盗窃罪是一种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盗窃罪。简单来说,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达到一定标准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侵权损害则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权或人身权等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比如,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这就可能构成侵权损害。 在构成要件方面,盗窃罪强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个目的是主观上的意图,比如某人偷了别人的手机,就是想把手机据为己有。同时,盗窃罪的行为方式通常是秘密窃取,也就是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拿走财物。而对于盗窃数额,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达到一定数额才会构成犯罪。侵权损害则更注重行为的过错和损害后果。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比如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或者因疏忽大意导致他人财物受损。只要行为人的过错行为造成了他人的损害,就可能构成侵权。 法律后果上,盗窃罪是刑事犯罪,一旦构成,犯罪人将面临刑事处罚。根据盗窃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还可能并处罚金。而侵权损害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常见的民事责任方式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综上所述,盗窃罪和侵权损害有着本质的区别。盗窃罪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受到刑事法律的制裁;而侵权损害是民事违法行为,主要通过民事法律来解决纠纷和赔偿损失。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财物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属于哪种情况,以便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