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故意伤害罪中赔偿与不赔偿在量刑时有什么区别?

我朋友之前跟人起冲突,把对方打伤了,现在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对方要求赔偿,但他觉得赔偿了也还是会判刑,不想赔。我就想了解下,在故意伤害罪里,赔偿和不赔偿在量刑上到底有啥区别啊,这赔偿到底值不值呢?
展开 view-more
  • #故意伤害罪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故意伤害罪的司法实践中,赔偿与不赔偿在量刑时会存在明显的区别。下面将详细解释相关法律概念和依据。 首先,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当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时,这一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悔罪表现。在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悔罪态度、赔偿情况等因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例如,在一些轻伤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及时赔偿了被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并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处缓刑或者较轻的刑罚。这是因为赔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被害人的损失,缓解了社会矛盾,也体现了犯罪嫌疑人的悔悟和对法律的尊重。 相反,如果犯罪嫌疑人拒绝赔偿,这可能会被视为缺乏悔罪表现。法院在量刑时会认为犯罪嫌疑人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没有对被害人进行应有的弥补。这种情况下,法院通常会在法定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例如,同样是轻伤案件,犯罪嫌疑人拒绝赔偿,法院可能会判处接近法定上限的刑罚,甚至不会适用缓刑。 此外,赔偿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补偿,还包括精神上的抚慰。被害人在遭受伤害后,不仅身体受到痛苦,精神上也可能受到创伤。积极赔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被害人的痛苦,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 在故意伤害罪中,赔偿与不赔偿在量刑时存在显著区别。积极赔偿通常会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产生有利影响,而拒绝赔偿则可能导致更重的刑罚。因此,在面对故意伤害罪指控时,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应该认真考虑赔偿问题,以争取更有利的判决结果。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