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企业改制自主与政府主导的区别是什么?


集体企业改制是指集体所有制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通过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方式,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集体企业改制中自主改制与政府主导改制的区别。 从决策主体来看,自主改制的决策主体是企业自身。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市场环境等因素,由企业的管理层、股东或职工代表大会等内部决策机构,经过讨论和决策,确定改制的方向和方案。而政府主导改制的决策主体是政府相关部门。政府从宏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社会稳定等方面综合考虑,决定对某些集体企业进行改制,并制定相应的改制政策和方案。比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虽主要针对国企,但也体现了政府在企业改制中的宏观决策作用。 在实施过程方面,自主改制的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改制方式,如股份制改造、出售等。在改制过程中,企业能够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充分考虑职工的权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企业可以自主决定职工安置方案、资产处置方式等。政府主导改制则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规范性。政府会按照既定的政策和程序,组织专业的团队对企业进行评估、审计等工作,确保改制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但这种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自主性。 从资源调配来看,自主改制的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市场力量。企业需要自行筹集改制所需的资金,寻找合作方,解决改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政府主导改制时,政府会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企业改制提供支持。政府可能会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组织相关部门为企业解决土地、税收等方面的问题。 从风险承担角度来说,自主改制的企业承担全部的改制风险。如果改制失败,企业可能面临破产、职工失业等问题。而政府主导改制时,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改制的风险,保障社会稳定。政府可能会出台相关政策,对改制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补贴,降低企业的改制风险。 总的来说,集体企业改制自主与政府主导各有优劣。企业在选择改制方式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战略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