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看到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这两个概念,不太明白它们到底有啥区别。想知道在判断犯罪、量刑等方面,这两者的差异体现在哪,依据的法律原理分别是怎样的。
展开 view-more
  • #刑法理论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是刑法学中两种不同的理论立场,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基本理念上来说,刑法客观主义强调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它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实际损害,也就是行为在客观上产生的后果和影响。比如,一个人实施了盗窃行为,将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这种行为对他人的财产权造成了实际的侵害,这就是客观上的危害。而刑法主观主义更关注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它觉得,犯罪人内心的故意、动机、人格等主观因素才是判断犯罪和量刑的关键。例如,同样是盗窃行为,如果一个人是因为生活所迫、走投无路而盗窃,和另一个人纯粹出于贪图享乐、不劳而获的动机去盗窃,在刑法主观主义看来,两者的主观恶性是不同的。 在定罪方面,刑法客观主义以行为的客观方面为主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很多犯罪的构成要件都明确要求有特定的行为和结果。比如,诈骗罪,需要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并且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的结果。只有当这些客观要素都具备时,才能认定构成诈骗罪。而刑法主观主义在定罪时,会更看重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即使行为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但如果行为人具有严重的犯罪意图,也可能被认定为犯罪。例如,一个人有杀人的故意,并且已经实施了预备行为,虽然最终没有实施杀人行为,也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预备)。 在量刑上,刑法客观主义主张根据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程度来确定刑罚的轻重。行为造成的危害越大,刑罚就越重。就像故意伤害罪,根据被害人的伤情程度不同,量刑也有所不同。如果造成轻伤,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造成重伤,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刑法主观主义则会考虑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对于那些主观恶性大、有较大再犯可能性的犯罪人,即使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相对较小,也可能会判处较重的刑罚,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总的来说,刑法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各有其侧重点。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并不是单纯地采用某一种理论,而是综合考虑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因素,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