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哪些区别?

我想弄清楚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案例,有人犯罪好像是无意的,有人却是有意而为。我不太明白这两种情况在法律上到底有啥不同,想知道它们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会受到怎样不同的处罚。
展开 view-more
  • #犯罪区别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看,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这里面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就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比如甲为了报复乙,拿着刀去把乙砍伤,甲的这种行为就是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则是对危害结果持一种放任的态度,即虽然不是积极追求,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例如,丙在闹市区开车,为了摆脱后面的车辆,不顾行人安全,横冲直撞,结果撞伤了人,丙的行为就属于间接故意犯罪。 而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行为人本来应该能预见到危害结果,但因为粗心大意没预见到。比如,医生丁在给病人做手术时,没有仔细检查医疗器械,结果把一块纱布遗留在了病人肚子里,导致病人身体受到损害,这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却轻信可以避免。例如,戊是一名司机,他知道自己的刹车有问题,但觉得自己技术好,不会出事,结果在行驶过程中因为刹车失灵发生了交通事故,这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其次,在客观方面,故意犯罪通常表现为积极的作为,行为人主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而过失犯罪既可以表现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不作为的过失犯罪,就是行为人有义务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因为疏忽或过于自信而没有履行义务。 在处罚方面,我国《刑法》对于故意犯罪的处罚一般比过失犯罪要重。因为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大,其对社会的危害是主动追求或放任的。而过失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主观恶性相对较小。比如,故意杀人罪的刑罚明显比过失致人死亡罪要重。《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总之,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处罚上都存在明显的区别。正确区分这两种犯罪形态,对于准确认定犯罪、合理量刑具有重要的意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