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房、承租房、经济适用房与限价房有什么区别?


公房、承租房、经济适用房与限价房是不同类型的房产,它们在产权性质、购买条件、交易限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公房,它也被叫做公有住房、国有住宅,是由国家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建、销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产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归国家所有。一般情况下,个人对公房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根据相关规定,部分公房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按照成本价购买,从而获得部分产权。比如《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就对公有住房出售等相关事宜作出了规定。 承租房,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租赁方式获得房屋使用权的住房。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从而取得在一定期限内使用房屋的权利。租赁合同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规定,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承租房的产权通常属于出租人,承租人不具有产权。 经济适用房是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购房者拥有有限产权。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限价房,又被称为限房价、限地价的“两限”商品房,是一种限价格限套型(面积)的商品房,主要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它是目前限制高房价的一种临时性举措,并不是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价格比经济适用房高,但比一般商品房低。一般来说,限价房在购买后也有一定的限制交易期。例如,有些地方规定在取得房屋权属证书后5年内不得转让。 总之,这几种类型的房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进行相关的房产交易或者租赁时,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