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与惯犯的区别在于哪些方面?
累犯和惯犯是刑法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定义和概念来看。累犯是指因犯罪被判处一定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我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而惯犯则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挥霍来源,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一种犯罪行为的人。
其次,构成条件也不同。累犯的构成有严格的法律条件限制。一般累犯要求前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且前后罪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特别累犯则要求前后罪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惯犯的构成更多强调犯罪行为的习惯性和反复性,即行为人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种犯罪行为,主观上具有反复实施犯罪的故意,客观上有多次犯罪的行为。
再者,量刑方面存在差异。对于累犯,根据《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这是因为累犯表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较大,再次犯罪的可能性高,所以要给予更严厉的刑罚。而惯犯由于其犯罪行为的一贯性和反复性,在量 刑时也会考虑这些因素,但并没有像累犯那样明确的“应当从重处罚”的法律规定,通常是综合全案情况酌情从重处罚。
最后,法律意义不同。累犯制度主要是基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和再次犯罪的可能性,通过从重处罚来实现特殊预防的目的,即防止犯罪分子再次犯罪。惯犯制度则更多是从犯罪行为的特点和社会危害性角度出发,将具有惯常性犯罪的行为进行特殊考量,以准确评价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总之,累犯和惯犯虽然都涉及多次犯罪的情况,但在定义、构成条件、量刑和法律意义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正确区分它们,有助于准确适用法律,实现刑罚的公平与正义。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具体是如何判刑的?
假释是在监狱外进行吗
肇事逃逸几年会失效?
撞人死亡后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故意撞死人会怎么判刑?
购房后没给合同算违约吗?
房产公证处公证一次多少钱,能否报销?
个人独资企业是法人企业还是非法人企业?
用人单位突然开除员工有赔偿吗?
一个宅基地有两个户口本,拆迁时怎么补偿?
父母过世后怎么开亲属证明?
开庭时手机需要上交吗?
驾驶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会怎样?
怎样避免婚后房产变成共同财产?
恶意侵占游戏账号会被判什么罪名以及如何量刑?
企业遇到未解除合同的情况该怎么办?
哪些情况下债权债务不能混同?
故意伤害罪造成轻伤可以适用缓刑吗?
刑法全文中非法采矿的界定是什么?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