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电子数据作为民事诉讼证据种类认定存在的难点有哪些?

我有个民事纠纷案子,涉及电子数据作为证据。但我不太清楚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里被认定为证据种类时,会碰到哪些难点。我担心自己提交的电子数据不被认可,想知道具体难点在哪,这样好提前做准备。
展开 view-more
  • #电子证据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证据种类,其认定存在着诸多难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这些难点。 首先,电子数据具有易修改性,这是认定其作为证据的一大难点。电子数据是以电子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它可以很容易地被修改、删除或伪造,而且修改后很难留下痕迹。比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一方当事人可能会对聊天记录进行剪辑,只保留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证据必须具有真实性。对于被修改过的电子数据,其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法院难以判断其是否反映了客观事实。因此,如何鉴别电子数据是否被修改过,成为认定其作为证据的关键问题。 其次,电子数据的来源合法性也是认定难点之一。合法取得的证据才能被法院采纳。然而,电子数据的获取途径多种多样,有些可能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其他法律法规。例如,通过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系统获取的电子数据,就不能作为合法证据使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明确规定,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所以,判断电子数据来源是否合法,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再者,电子数据的关联性认定也存在困难。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电子数据往往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要从中筛选出与案件事实直接相关的部分并非易事。比如在网络侵权案件中,可能存在大量的网络浏览记录、聊天信息等电子数据,但哪些与侵权行为直接相关,需要进行仔细甄别。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需要判断该电子数据是否能够对案件事实起到证明作用,这就要求法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 最后,电子数据的存储和展示方式也会影响其认定。电子数据通常存储在电子设备或网络服务器中,需要特定的技术手段才能提取和展示。如果存储设备损坏、数据丢失或者展示方式不当,可能会影响法官对电子数据的理解和判断。而且,不同的电子数据格式可能需要不同的软件和设备来查看,这也增加了认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种类认定存在易修改性、来源合法性、关联性以及存储展示方式等多方面的难点。当事人在使用电子数据作为证据时,需要注意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并选择合适的存储和展示方式,以提高证据被法院采纳的可能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