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抗诉受理后立案难度大吗?


在探讨民事案件抗诉受理后立案难度是否大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民事抗诉指的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定情形,依照法定程序提出抗诉从而引起再审程序。而立案则是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决定受理并启动审判程序的行为。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但经该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的除外。这表明,只要检察院提出抗诉,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是要作出再审裁定的,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立案再审。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抗诉受理后立案没有任何限制和要求。检察院决定抗诉是有严格条件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当存在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等情形时,检察院才会提出抗诉。如果抗诉理由充分、证据扎实,符合法定情形,那么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就应当立案再审,这种情况下立案难度相对不大。 然而,如果抗诉理由不充分,证据不足以支持再审请求,法院可能会认为不符合再审立案的标准。比如,只是当事人主观认为判决不公,但没有提供新的有力证据或者无法证明原判决存在法定的错误情形,那么即使检察院受理了抗诉,法院也可能不会轻易立案再审,这种情况下立案难度就会相对较大。 此外,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的案件数量、审判资源等情况存在差异,也可能会对立案的时间和难度产生一定影响。案件数量多、审判资源紧张的地区,立案审查可能会相对严格,耗时也可能会更长一些。但总体来说,只要符合法定的抗诉和立案条件,法院是会依法立案再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