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鉴定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和准备什么材料?


伤残鉴定是指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损伤进行评估,确定伤残等级的过程,这对于维护伤者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伤残鉴定,其手续和所需材料会有所不同,下面主要介绍常见的两种情况,即工伤伤残鉴定和人身损害伤残鉴定。 在工伤伤残鉴定方面,其法律依据主要是《工伤保险条例》。办理手续时,首先,用人单位需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该表可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官网下载或在其办公地点领取。认定为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申请工伤伤残鉴定所需的材料包括: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如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等;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此外,可能还需要伤者的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 对于人身损害伤残鉴定,一般是在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后,由法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也可以在诉前自行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但自行委托的鉴定结论,对方当事人可能会提出异议。其法律依据为《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等相关规定。 所需材料通常有:入院记录,它记录了伤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病情等信息;出院记录,包含了伤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以及出院时的身体状况;出院小结,是对住院治疗过程的简要总结;病历本,详细记录了伤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疾病诊断证明书,明确了伤者所患疾病或损伤情况;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X片、CT及诊断报告等影像学资料,这些资料能直观地反映伤者的损伤程度;如果是交通事故,还需要交通事故认定书,它确定了事故的责任划分;伤者的身份证或户口本等身份证明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在进行伤残鉴定时,建议提前咨询当地相关鉴定机构,以确保手续和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