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的调解步骤是怎样的?


在离婚诉讼中,调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夫妻双方更好地解决争议,达成更符合双方意愿的结果。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离婚诉讼的调解步骤: 首先是诉前调解。当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后,法院并不会立即立案,而是会将案件转至调解部门。在这个阶段,法院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到法院接受调解。法院会安排专门的调解员,调解员通常是经验丰富的法官或者专业的调解人员。他们会了解双方的基本情况、离婚的原因、争议的焦点等问题。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看双方是否能够通过沟通和协商,达成和解不进行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所以这一阶段完全遵循双方自愿的原则。 如果诉前调解不成功,案件就会正式立案进入庭前调解阶段。此时案件已经分配到具体的承办法官手中。法官会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这个过程中,法官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一步了解案件的事实和双方的诉求。法官会从法律的角度为双方分析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双方理性看待离婚问题。比如,如果涉及财产分割,法官会解释法律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界定标准;如果涉及子女抚养权,法官会说明法律在确定抚养权归属时的考虑因素等。这一阶段的调解同样是基于自愿原则,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最后是庭审调解。在庭审过程中,法庭辩论结束后,法官会再次询问双方是否愿意进行调解。这是离婚诉讼中的最后一次调解机会。在这个阶段,双方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并且经过了法庭的调查和辩论。法官会结合庭审的情况,再次对双方进行调解。如果双方能够在这一阶段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则会依法作出判决。 在整个离婚诉讼调解过程中,当事人要保持理性和冷静,积极配合调解工作,如实陈述情况。同时,要清楚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合理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