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协议都会留下案底吗?


要弄清楚调解协议是否都会留下案底,首先得明白案底和调解协议的含义。案底,通常指的是某人过去违法犯罪行为的记录,也被叫做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而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在第三方调解下,就争议事项达成的一种约定。 在法律层面,一般的民事纠纷调解协议不会留下案底。民事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因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产生的争议,比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当这类纠纷通过调解达成协议时,这只是解决双方矛盾的一种方式,不涉及违法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这种调解达成的协议,主要目的是解决民事争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不会被记录为案底。 然而,在涉及治安案件的调解中,情况会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如果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调解成功,违法行为本身可能会有相应的记录,但这并不等同于犯罪案底。不过,这些记录可能会在公安机关的系统中留存,以备后续参考。 刑事案件中的调解与案底的关系又有所不同。在一些轻微刑事案件中,如部分故意伤害(轻伤)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留下案底。即便达成了和解协议,刑事案件的处理结果还是会在司法系统中有记录。如果最终被判定有罪,就会留下犯罪记录,也就是案底。 所以,调解协议并不都会留下案底。一般的民事调解协议不会产生案底,治安案件调解成功通常也不会有犯罪案底,但可能有相关记录;而刑事案件即便调解和解,若最终有罪判决,就会留下案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