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二手房子是否有土地出让金?


在购买二手房时,是否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土地出让金是什么。土地出让金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简单来说,就是获得土地使用权需要支付的费用。 对于二手房而言,如果该房屋所占用土地的性质是出让性质,通常在开发商拿地时就已经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购买二手房时一般无需再次缴纳土地出让金。这就好比开发商已经为土地的使用买了单,后续购房者在交易时不用重复付费。 然而,如果房屋所占用土地性质是划拨性质,那就不一样了。划拨土地是政府无偿提供给使用者的,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当这类划拨土地上的二手房进行交易时,按照相关规定,就需要补缴土地出让金。例如,一些房改房、经济适用房等,很多都是建在划拨土地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所以,当你购买划拨土地上的二手房时,就可能面临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情况。 土地出让金的计算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按房屋交易价或者评估价的一定比例计算,比如有的地方规定是成交价的1% - 3%。另一种是按土地级别和土地面积来计算,不同的土地级别对应的出让金标准不同。 在购买二手房时,一定要弄清楚土地性质。你可以查看房产证或者到当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如果是划拨土地,就要明确土地出让金由哪一方来承担,这可以在购房合同中进行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根据法律规定和交易习惯,一般由受让方也就是购房者来缴纳。 总之,买二手房子不一定有土地出让金,关键取决于土地性质。在交易前做好调查和了解,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