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防卫过当是否存在直接故意?

我和人起了冲突,对方先动手攻击我,我在反抗过程中可能下手重了。我当时就是想快点制止他,心里也知道可能会伤着他。现在担心这算防卫过当,想知道防卫过当里会不会有像我这种直接故意的情况呢?
展开 view-more
  • #防卫过当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通俗来讲,就是在防卫的时候,出手太重,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需要的程度,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直接故意在法律上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也就是心里清楚做这件事会对社会有危害,还主动去做,盼着危害结果出现。 关于防卫过当是否存在直接故意,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过当不存在直接故意。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人实施防卫行为的初衷是制止侵害,而不是主动追求危害结果。虽然防卫行为可能超过必要限度,但这并不意味着防卫人主观上存在直接故意。例如,甲在被乙殴打时,为了保护自己进行反抗,只是由于用力过度导致乙重伤。甲的本意是制止乙的殴打行为,并非故意要造成乙重伤的结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来看,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强调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体现了防卫过当行为与故意犯罪行为在主观恶性上的区别。如果认为防卫过当存在直接故意,就难以解释为什么要对防卫过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另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过当可能存在直接故意。在某些情况下,防卫人可能在防卫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但仍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比如,丙与丁发生矛盾,丁先动手攻击丙,丙在防卫过程中,已经完全有能力制止丁的侵害行为,但丙出于报复心理,继续对丁实施暴力行为,导致丁重伤。在这种情况下,丙的行为就可能存在直接故意。然而,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防卫过当都存在直接故意。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防卫过当是否存在直接故意,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防卫的起因、时间、手段、强度以及防卫人的主观心态等因素。不能仅仅因为防卫行为造成了重大损害,就认定防卫人存在直接故意。要准确区分防卫过当和故意犯罪,保障防卫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