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否存在间接故意?
我想了解下,在诈骗罪里,是不是只能是直接故意犯罪,还是也存在间接故意这种情况呢?我不太明白间接故意在诈骗罪里合不合理,所以想问问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诈骗罪主观方面的核心要素。 从理论上来说,诈骗罪一般是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在诈骗罪中,行为人通常是积极主动地实施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其目的就是希望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而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诈骗罪的语境下,很难认定行为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仅仅是放任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这一结果的发生,因为诈骗行为往往需要行为人有积极的行为去骗取财物,而不是单纯的放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该条文虽然没有明确提及故意的形式,但从司法实践和犯罪构成的角度来看,诈骗罪主要是直接故意犯罪。因为要认定诈骗罪,需要证明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和积极的诈骗行为,这与直接故意的特征相符合。所以,通常情况下,诈骗罪不存在间接故意的情形。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