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写成了欠条是否会发生诉讼时效中断?


在探讨借款写成了欠条能否发生诉讼时效中断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某些特定的事情发生,让之前计算的诉讼时效作废,重新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接下来分析借款写成欠条的情况。虽然借条和欠条在法律性质上有所不同,但这并不直接决定诉讼时效是否中断。关键还是要看是否出现了上述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如果在借款写成欠条之后,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了履行还款的请求,比如通过书面函件、短信、微信等方式要求债务人还钱,这就符合“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这一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情形。此时,无论当初写的是借条还是欠条,诉讼时效都会中断,从债权人提出请求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开始计算。 再比如,债务人同意履行还款义务,可能是口头承诺,也可能是书面回复表示会还钱,这就属于“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情况,同样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如果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这显然是符合“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这一法定情形的,诉讼时效也会中断。并且在诉讼或者仲裁程序终结时,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还有一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例如申请支付令、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等,也会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综上所述,借款写成了欠条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但只要出现了《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情形,无论当初的债权凭证是借条还是欠条,诉讼时效都会中断,诉讼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所以,债权人在遇到借款写成欠条的情况时,要注意保存好能够证明出现诉讼时效中断情形的相关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