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会自动解除吗?


对于“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是否自动解除”这一问题,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判断。 首先,我们要明确法定退休年龄的概念。法定退休年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依法享受退休待遇的年龄标准。目前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从这条规定来看,劳动合同终止的关键因素是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而非单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也就是说,即使劳动者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如果还不能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并不必然自动解除。 在实际情况中,存在一些劳动者虽然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却因缴费年限不足等原因无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对于这种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未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这就意味着,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仍然可能是劳动关系。 如果劳动者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且符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劳动合同自然终止。此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劳动者开始享受退休待遇。若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符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双方可以协商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继续履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仍受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若协商不一致,用人单位可以依据法律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并非自动解除,而是要以是否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作为判断劳动合同是否终止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