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司机肇事逃逸后,究竟是选择公了还是私了比较合适呢?

最近遇到一起交通事故,司机肇事逃逸了。现在想知道这种情况下公了和私了分别会有什么后果,尤其是担心私了后会不会有其他风险,还有公了的话整个流程是怎样的,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肇事逃逸
  • #交通法规
  • #法律责任
  • #刑事处罚
  • #行政处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司机肇事逃逸的情况下,公了还是私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下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明确肇事逃逸相关的法律责任。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若尚未构成犯罪,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对于此类肇事者,将被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不等的罚款,并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同时对其机动车驾驶证进行扣分处理,最高可扣12分。若构成犯罪,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关于私了,在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可以选择私下协商解决。比如,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逃逸驾驶员愿意承担赔偿责任,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这是可行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达成了私了协议,逃逸者仍可能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因为私了不能免除其违法责任。 而公了,也就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一旦肇事逃逸行为被认定构成犯罪,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司法程序会按照法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包括侦查、起诉、审判、量刑等环节。公了能确保犯罪得到应有的惩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例如,肇事逃逸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这种情况下公了是必然的选择,以保障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权益。 总之,若事故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且双方能就赔偿等问题协商一致,私了是一种较为便捷的方式;但如果事故严重,涉及犯罪,就必须通过公了,让法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