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群殴要谅解书有没有作用?


在多人群殴这类案件中,谅解书是有一定作用的。下面为你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谅解书是什么。谅解书是指受害人或其家属,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其造成伤害后,基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积极赔偿、赔礼道歉等行为,而表示对其犯罪行为的谅解,并出具的一种书面文件。简单来说,就是受害人原谅了犯罪嫌疑人做的错事。 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而犯罪嫌疑人取得被害人谅解,这属于量刑时可以考虑的情节之一。 在多人群殴案件里,如果能拿到谅解书,在刑事诉讼的多个阶段都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在考虑是否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时,谅解书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如果被害人表示谅解,犯罪嫌疑人可能就会被认为社会危险性相对降低,从而增加取保候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有可能不用被一直关在看守所里等待审判。 到了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在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时,也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被害人的谅解情况。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机关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即便最终还是提起了公诉,谅解书也会在量刑建议中有所体现,检察机关可能会建议从轻处罚。 在审判阶段,法官在量刑时会充分考虑谅解书这一情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不过,谅解书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法官量刑时考虑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多人群殴可能涉及的罪名,如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等,其最终的量刑还会受到犯罪的情节、造成的后果、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犯罪行为极其严重,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即便有谅解书,也不可能完全免除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在多人群殴案件中,谅解书是有作用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理结果,但具体能起到多大作用,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