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斗殴双方谅解对判刑是否有作用?


在探讨聚众斗殴双方谅解对判刑是否有作用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罪是指出于私仇、争霸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那么双方谅解在判刑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在司法实践中,双方达成谅解是一个重要的量刑情节。谅解意味着双方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修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这表明,即使在聚众斗殴这种较为严重的犯罪中,双方谅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量刑产生积极影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谅解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刑事处罚。聚众斗殴破坏了公共秩序,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全案的各种因素,除了双方谅解外,还会考虑犯罪的动机、手段、造成的后果、犯罪人的一贯表现等。所以,虽然双方谅解对判刑有作用,但最终的量刑还是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由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总之,聚众斗殴双方谅解对判刑是有作用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犯罪人的刑罚,但不能完全左右最终的量刑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