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中阴阳合同的效力如何?


在二手房交易中,阴阳合同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所谓阴阳合同,通俗来讲,就是交易双方签订两份合同,一份是对外公开的合同,也就是阳合同,这份合同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少缴税款、骗取贷款等,而约定了与实际交易情况不符的内容;另一份是双方私下真正履行的合同,即阴合同。 关于阴阳合同的效力,需要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对于阳合同,由于它是双方虚假的意思表示,仅仅是为了表面上的一些目的而签订,并不是双方真实想要履行的合同内容,所以阳合同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例如,在二手房交易中,为了少交税而故意降低房屋价格签订的阳合同,这种合同并不是双方真实的交易意愿体现,不具有法律效力。 而阴合同,它是双方真实意思的体现,只要其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一般会被认定为有效。比如,双方私下签订的反映真实房屋交易价格和其他交易条件的阴合同,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是受法律保护的。 然而,如果阴合同的内容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那么阴合同也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例如,阴合同中约定的交易方式涉及违法活动,或者交易的房屋本身存在不合法的情况等。 此外,签订阴阳合同还可能面临一系列法律风险。从行政责任方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采取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属于偷税行为,税务机关会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刑事责任方面来说,如果通过阴阳合同进行诈骗等犯罪行为,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承担刑事责任。 总之,在二手房交易中,阴阳合同的效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依据法律规定来判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建议交易双方遵守法律法规,签订合法合规的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