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后会有哪些影响?


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依据我国血液酒精含量检验的相关规定,当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时,就属于醉酒驾驶。 从刑事处罚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的期限,一般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这意味着醉驾者会留下犯罪记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案底”。有了这样的案底,对于个人以及其子女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在个人生活方面,有犯罪记录可能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声誉和人际关系,他人可能会对有犯罪记录的人产生偏见和不信任。同时,一些需要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事项,醉驾者就无法办理,例如某些职业的入职要求、出国签证申请等。 在职业发展上,许多工作单位在招聘、晋升时会进行背景审查,醉驾留下的犯罪记录可能会导致求职者失去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特定职业,影响更为严重。比如国家公职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予以开除。而对于律师、医生等行业,依据相关行业管理规定,可能会被吊销执业证书。 此外,醉驾还会面临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