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逃税罪是一种严重违反税收法规的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逃税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是主体要件。逃税罪的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就是有纳税义务的个人或单位,比如我们常见的个体工商户、各类企业等,他们有按照法律规定向国家缴纳税款的责任。扣缴义务人则是法律规定有义务从他人收入中扣除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人或单位,像公司在发工资时会代扣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公司就是扣缴义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其次是主观要件。逃税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逃避纳税义务,还积极去实施。如果是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计算错误等非故意的原因导致少缴税款,一般不构成逃税罪,但需要及时补缴并可能缴纳滞纳金。比如,企业会计因为业务不熟练算错了税款金额,这种情况通常不属于逃税罪的故意范畴。 然后是客体要件。逃税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家通过制定税收法规来规范税收征管,保障财政收入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等。逃税行为破坏了这种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 最后是客观要件。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扣缴义务人采取上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就符合逃税罪的客观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