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权益破产保障机制是怎样的?


职工权益破产保障机制是指在企业破产程序中,为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这一机制对于维护职工的基本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职工在企业破产中的权益范围。职工权益主要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等。这些权益是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应得的报酬和保障,在企业破产时需要得到优先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明确规定了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职工权益的优先保护。 在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职工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方面,职工有权向管理人申报自己的债权。管理人会对职工的债权进行登记和核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公示。如果职工对管理人的核查结果有异议,可以向管理人提出,要求重新核查。如果仍然存在争议,职工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来解决。 另一方面,职工还可以通过债权人会议等方式参与破产程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债权人会议是破产程序中的重要组织,职工作为债权人之一,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并对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发表意见。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职工权益,一些地方还建立了职工权益保障基金等制度。当企业破产时,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职工权益,职工权益保障基金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困难。 总之,职工权益破产保障机制是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通过法律规定和一系列措施,保障了职工在企业破产时的合法权益。职工在面对企业破产时,要及时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