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解禁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员工持股解禁时涉及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的计算方法以及背后的法律依据。 首先,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个人因任职、受雇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由上市公司或其境内机构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和股票期权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方法,依法扣缴其个人所得税。 这里涉及到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需要解释一下。“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对于员工持股解禁来说,其收益在税务上被视为因任职受雇取得的所得,所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来计税。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 =(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 + 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 2×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 - 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这个公式是为了准确计算出员工在解禁这部分股票时实际获得的收益。例如,小李获得了公司1000份限制性股票,购买时支付了10000元。登记日股票市价为20元,本批次解禁500份,解禁当日市价为30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 =(20 + 30)÷ 2×500 - 10000×(500÷1000) = 12500 - 5000 = 7500元。 第二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分级累进的,不同的应纳税所得额对应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是按照综合所得来划分级距的。以2024年的税率表为例,如果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等。 第三步,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接着上面小李的例子,7500元对应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那么应纳税额 = 7500×3% - 0 = 225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员工取得的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解禁收益,其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会有所不同,一般按照“财产转让所得”来计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应纳税额 =(股权转让收入 - 股权原值 - 合理费用)×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