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是多少?


企业受贿罪一般指的是单位受贿罪。下面我们详细来了解它的立案标准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单位受贿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所说的‘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就是单位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方式拿到别人给的钱或者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就是单位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者便利条件,给送钱送物的人办事情,不管事情有没有办成,只要有这个行为就行;‘情节严重’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一个重要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一是单位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这是比较明确的一个金额标准,如果单位收受的财物价值达到或者超过10万元,就达到了立案标准。二是单位受贿数额不满1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会立案:(1)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比如单位利用自己的职权,故意给别人出难题、找麻烦,以此来索要财物,这种行为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2)强行索取财物的。就是不管对方愿不愿意,用强制的手段让别人交出财物。(3)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比如因为单位受贿,导致国家的项目无法正常进行,或者给社会公共利益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前款所列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受贿论,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表明了法律对于单位受贿行为的严厉态度,不仅单位要受到处罚,相关的责任人员也要承担刑事责任。 所以,企业作为单位的一种,如果存在受贿行为,达到上述立案标准的,就会被司法机关立案处理,相关责任人员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了解这些立案标准,有助于企业和相关人员增强法律意识,避免触犯法律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