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形式有哪几种?


企业改制是指依法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新的需要的过程。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企业改制形式: 整体改制,是指以企业全部资产为基础,通过资产重组,整体改建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范的企业。这种改制形式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小、资产结构相对简单的企业。从法律依据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为整体改制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该法规定了公司的设立、组织架构、运营规则等内容,企业在整体改制为公司制企业时,需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进行操作。例如,要明确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公司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等。 部分改制,即企业以部分资产进行重组,通过吸收其他股东的投资或转让部分股权设立新的企业,原企业继续保留。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集团可以将旗下的部分业务或资产进行剥离改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部分改制过程中,涉及到资产的分割、评估以及新公司的设立等诸多法律问题。依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规,对于国有资产的部分改制,要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新设立的公司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企业合并改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企业。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方式。吸收合并是指一个企业吸收其他企业,被吸收的企业解散;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设立一个新的企业,合并各方解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公司合并的程序、债权债务处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在合并改制时,需要通知债权人,并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债权债务关系。例如,合并各方应当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企业分立改制,是指一个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立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分立也有存续分立和新设分立之分。存续分立是指企业以其部分资产另设一个或数个新的企业,原企业存续;新设分立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分别划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企业,原企业解散。同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公司分立的程序和债务承担等问题有相应规定。企业分立时,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股份制改造,是指将企业的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可以使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法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等。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要规范股票的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