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的责任范围是怎样的?


环境侵权责任范围是指在环境侵权行为发生后,侵权者需要对其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范畴。这一概念旨在明确侵权者的责任界限,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部分,对环境侵权责任做了详细规定。根据这些规定,环境侵权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当侵权行为对他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时,侵权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比如,因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导致附近居民患上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侵权者要赔偿受害者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医疗费是指受害者为治疗因环境侵权导致的疾病所支付的费用;误工费是指受害者因患病无法正常工作而减少的收入;护理费则是指在受害者治疗期间,因需要他人护理而产生的费用。 其次是财产损害赔偿责任。环境侵权可能会对他人的财产造成损害,例如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养殖的鱼虾死亡、建筑物受到腐蚀等。侵权者需要对这些财产损失进行赔偿。财产损失的计算通常以实际损失为依据,即按照受损财产的市场价值或者修复费用来确定赔偿金额。 再者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环境侵权不仅会对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还会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破坏。侵权者需要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如果无法完全修复,要承担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例如,因污染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侵权者需要承担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费用,包括清理污染物、种植水生植物、投放鱼苗等费用。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环境侵权者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如果环境侵权行为构成犯罪,侵权者还将承担刑事责任。比如,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在认定环境侵权责任范围时,通常遵循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只要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无论侵权者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如果侵权者能够证明损害是由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或者第三人过错等原因造成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总之,环境侵权的责任范围广泛,涵盖了人身、财产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责任范围,有助于受害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减少环境侵权行为的发生。





